close

在這波低溫特報最冷的日子裡,老公去加班,小婕去補習,我在家守著燒燒退退的小若,放著拼布作業不做,趁小若入睡的時間看完這本讓我四天前就開始看的『恐懼之邦』。

《恐懼之邦》算是一本科幻小說,但是,如作者克萊頓自出的,這是他花了三年多時間,閱讀過眾多期刊論文後,精心寫成的,每個數據和說法都附有詳細的註釋,根據翻譯者洪蘭教授和推薦者曾志朗教授的背書,這些註釋都可考。因此,它的幻想出於真實,並以深刻的理念為基礎。 

在這個知識氾濫的年代,作者同時點出知識是如何被操控而不為人知,而且他認為政客、律師與媒體共同炒作、製造恐懼來控制人民,興訟賺錢及提昇收視率,這就是PLM(政治──法律──媒體複合體,politico-legal-media complex):政治家需要恐懼來控制人民,律師需要危險來打官司賺錢,媒體需要嗜血的故事來吸引觀眾.......這些觀點套用在現在的台灣,除了法律部分不是很明顯,政治和媒體倒是一針見血啊!

文章最後還要推動改變期刊發表論文的方式,應該要將評審的意見一起刊登上去,同時要註明這是在實驗室中電腦模擬,或是這個推論只是臆測,可能沒有事實根據之類,以免誤導民眾。這對曾經在象牙塔中工作將近八年,而且主要工作一大部分就是協助研究的進行的我來說,真是心有戚戚焉。雖然我們的領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題和結果也總是比較不食人間煙火,但是教授治學的態度,研究進行的嚴謹,費用使用的控管,都有太多不為人知,而需要被檢討,既得利益者的官官相護,更是讓人見到所謂高級知識份子教授的真正嘴臉。真慶幸我已經不用與他們為伍。

回到這本書,先看一下大名鼎鼎的作者----麥客‧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他的官網在這邊:http://www.crichton-official.com/  。以下介紹摘自恐懼之邦的作者介紹:

1942年生於芝加哥,17歲首度投稿至《紐約時報》就被採用,一心嚮往文學之路,於是進入哈佛大學文學系就讀,後來轉念考古人類學系,畢業後進入醫學院繼續深造,並曾在著名的沙克生物研究室做研究。

1968年以Jeffery Hudson為筆名發表的第一部小說《死亡手術室》就獲得年度最佳懸疑小說艾倫坡獎,其後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共寫出包括《奈米獵殺》、《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桃色機密》、《火車大劫案》、《剛果驚魂》、《旭日東昇》、《地動天驚》、《時間線》等雄踞排行榜的14部暢銷小說,以及《五位病人》、《旅行開麥拉》、《電子生活》等4本非小說著作和2部電影劇本。由於小說中融合了最新的科技知識與豐富想像,筆法驚悚而震懾人心,故有「科技驚悚小說之父」美名。

克萊頓才華洋溢,膾炙人口的作品風行全球,被翻譯成30種語言,其中12本更改編躍登大銀幕,屢屢刷新票房賣座紀錄。他是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勝軍,也是知名的導演,作品有《火車大劫案》、《西方世界》、《桃色機密》等,其所擔綱編劇的熱門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更在艾美獎等獎項中大放異彩,榮獲多項殊榮。

《恐懼之邦》綜合了奇情詭譎的情節、先進的科技以及卓越的調查研究,充滿讓人坐立難安的懸疑以及引發爭論的想法:在現代這個世界,知識是如何地被操控而不為人知。本書是克萊頓範圍最廣的懸疑小說,它使你透不過氣來,同時卻使你深思。

至於小說的介紹,曾先生介紹的肯定比我好多了,就直接引用他在書裡寫推薦文,相信看完很多人會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才是。

《恐懼之邦》專文推薦

知識小說的震撼──Mike, You Did It Again!/曾志朗

  真過癮!很久沒有這麼過癮的閱讀一本小說了。兩年前奈米機械人集體入侵人體的小說才剛剛讓人驚魂甫定(《奈米獵殺》),麥克.克萊頓再次出擊,果然不同凡響,又一次震撼輿論界。在《京都議定書》生效的前夕,他居然發表了這本質疑「氣候變遷災難論」的小說,引經據典,利用小說的情節,故事裡的人物,義正詞嚴的駁斥那些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的災難理論。怪不得小說一出來,就引起兩極的反應。極端的環保人士恨死了這部小說,因為麥克毫不留情的指控他們是為了維護利益(或達成某個政治正確的目標)而經常有意曲解氣候變遷的數據,甚至不惜製造「恐懼」的預測,以收取更多的捐款;另一方面,則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因為讀了這本小說,而漸漸從生態災難的迷思中清醒過來,願意傾聽另一種觀點。當然也有一些研究氣候變遷的專家,讀了小說後,一開始義憤填膺,但仔細想想後,科學的訓練使他們走出長久以來被媒體渲染所養成的制約恐懼的氛圍,終於能摘下有色眼鏡,對手中數據的詮釋,有更中立、更審慎的思考了。

  這本小說是我的學生在去年聖誕節送給我的禮物,上面附了一張小卡片,寫著:「科學原要帶我們遠離人類原始無知的恐懼,但科學卻常常被用來製造對未來仍然無知的恐懼;什麼才能真正讓我們脫離恐懼,科學嗎?」這張小卡片讓我對克萊頓的新書充滿好奇,但沒想到這本小說裡那豐富的知識內涵會帶給我那樣大的震撼。

  利用元旦假日的那個週末,終於把這本將近六百頁的小說,無暝無日一口氣讀了一遍,包括克萊頓本人在小說結束後對氣候變遷與環保議題的深入思考。他的用功與對文獻的掌握,絕非一般的科幻作家所能及。我一打開小說,就被書裡的氣氛所吸引,故事裡的人物像「○○七情報員」電影裡的凶狠角色,但故事裡的情節卻充滿了實實在在的科技新知,尤其小說裡對Tsunami(海嘯)形成的原理,與可能被引爆的過程,都敘述得那麼清楚可信,顯見克萊頓在下筆寫這部小說前的準備功夫做得多麼周詳,對其科學原理真是了然於胸,而且他精心營造的懸疑之情,也使我對結局更加憧憬。雖然,在小說裡,Tsunami的巨大災難並沒有形成,但對我這個在電視上目睹東南亞海嘯的讀者而言,聯想到的畫面是真的很恐怖的。

  我被克萊頓的飽學多識以及他就事論事的執著所感動,而且他甘冒大不韙,「敢」在全世界都在大喊「溫室效應」的時刻提出異議,也真是勇氣可嘉,令人敬佩。所以我很用心的在讀這本小說,不但邊看邊做筆記,而且對書裡一再出現的各種數據與各類圖表,不停的比對及思考它們的含義,甚至還經常上網去把書中所引用的一些原始文獻,詳細閱讀一遍,以確定克萊頓在小說裡的說法是有根有據的,而且我也很認真的把他所提到的有關氣候變遷的科學爭議,做了一番整理。果然發現,科學界對氣候變遷的災難說法,其實仍然是有很多存疑的,因為在我們的短暫生命中,對氣候變遷的起伏,很容易因身歷其境而感到意義重大,但若把時間拉長放遠,看千百年來的氣候變遷,則眼前小小的起伏,也許並不值得大驚小怪。這讓我想起王陽明寫的一首詩:「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人有眼大如天,便道山高月更闊。」

  一個半月前,我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的聖塔菲市開會,會議期間抽空到北部的印地安保留區參訪安那薩西(Anasazi)族的考古舊址。這個族群在一萬多年前曾在該地建立了相當先進的文明,他們住在大大小小的山洞裡,農業、畜牧、教育都很有成就,但在八百多年前,這個小王國突然瓦解,居民拋家棄洞,不知所終。考古地理的科學家告訴我們說,他們離開的原因是氣候長年乾旱,五穀不生,吃不飽,只有出走了。同樣的故事發生在中南美洲馬雅文明,科學家發現,他們也可能是因為長年乾旱而離開所建造的帝國,如今只留下金字塔狀的古蹟,供現代遊客憑弔膜拜。所以,當我們在關心地球持續加溫的現象時,也許我們應該問兩個問題:我們現在的氣候比八百年前更熱嗎?還有,我們現在的熱和八百年前的熱會有同樣的含義嗎?

  另一方面,我們應該都還記得,三十幾年前,科學界不也傳說地球即將進入小冰河期了嗎?那時候,我們只關心北極的冰原是否會增加,哪知道現在忽然反過來擔心北極的冰山是否會因氣候變熱而融化變小,使海水因而上升呢?也憂心格陵蘭島到底會變綠(天氣變熱了,樹多了)還是會變白(天氣變冷了,雪更厚了)呢?

  說真的,這本小說絕對可用來做為學習科學方法最有效的補充教材。它一再提醒我們科學是不完整的,而不完整的知識體系,太容易被斷章取義,用來製造恐懼。最可怕的是,科學知識雖然不完整,但因為它們總是被包裝得次序井然,又是數字,又是圖表,整整齊齊的,就比較不會有人去注意到測量的準確性等問題。比如說,我們對「環境」的歷史知識並不完備,對用什麼方法才叫「保護」,往往也言過其實;又如對下一百年地球溫度的計算,科學家的電腦模擬,誤差可能會高達百分之四百,但常常看到某一方人士提著一個計算出來的數字就緊咬不放,絲毫不顧其不準確的特性。

  《恐懼之邦》是克萊頓的第十四本創作小說,嚴格說來,如果要以一個詞來形容他所有小說的獨特之處,則以「知識」兩個字來加以表達,是非常恰當的。他的每一本小說都點出了科技知識在某一個領域的展現。他的能耐就是把複雜的概念,用很生動的故事表現在現代人的生活情境中。這些知識的巨大能量常常會令讀者感受到震撼的心情,但緊跟在震撼之後,就是一股不由自主的不安。這個不安非常真實,常常在小說看完之後,仍然在腦海中盤旋,總覺得書中所提的科學預測,即將發生在現實世界中。而最令人感到驚奇的就是,克萊頓小說中所描繪的場景,竟然真的就在現實世界中一一呈現。讀過他在一九六九年出版的《天外病菌》(The Andromeda Strain),對前幾年發生的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及SARS病毒所引起的恐慌,應該就不會感到陌生,對P4實驗室層層防護的措施,也就不會感到過分繁瑣與冗餘了;此外,《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雖然是異想天開,但隨著基因複製的技術越來越精進,我們誰也不敢說,那些猛龍一定不會從銀幕奔向人間;《奈米獵殺》(Prey)的奈米機械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二○○四年十二月初《恐懼之邦》(State of Fear)出版了,而年底在東南亞海域上就發生了強烈地震,與排山倒海、殺人無數的Tsunami大災難。難道說,克萊頓真有預測未來的「天眼」嗎?

  當然不是!其實,克萊頓對每一個他想深入討論的議題,都花費相當大的功夫,很努力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他預測的準確性,就是那個知識體系的自發性表現。也因為如此,克萊頓的小說每一本都充滿了知識的魅力,做他的讀者,很幸運!Thanks, Mike, you did it again! 

【推薦者簡介】曾志朗,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一九九四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教於俄亥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並先後擔任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陽明大學副校長、校長,教育部長等職,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著有《用心動腦話科學》、《人人都是科學人》(遠流)等書。

 

 翻譯者洪蘭也在2005/5/29聯合副刊發表過『恐懼之邦』
楊照在2005/6/3聯合副刊發表過『教育的恐懼之邦』


PS。從達文西密碼後,愛米就迷上看推理小說,加上最近有位同好的老闆,免費借閱幾乎全新的書籍,進度比以前去市圖借快很多,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園1-3集也很推薦,中短篇的長度很適合沒有很長閱讀時間的忙碌上班族,第4集電子之音,元月五號剛出版,我老闆已經買了,等他看完就輪到我啦。正在看的則是美國女法醫凱絲‧克萊斯的系列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lin 的頭像
    amylin

    Amy's talk愛米愛你

    a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