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我妹全家來玩時,除了吃,也想著要安排去那裡散散步?一直想去卻都沒成行的吳園第一個躍入腦海!就這樣喝完包成羊肉湯,一行人來到吳園。當天非常豬頭地帶了快沒電的相機,還忘了帶備用電池,所以無法盡興按快門。
吳園,創建當時名為「紫春園」,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過去臺灣府城的枋橋頭一帶),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經營鹽業致富,買下其宅地北邊荷蘭時期的通事何斌庭園整建而成所建,與霧峰萊園、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園邸合稱「台灣四大名園」。吳園由台南廳技師矢田貝睦所設計,內有假山、池塘、亭台樓閣等設施,其中以仿飛來峰之景最為吸引人。由於當時吳家的財富為府城之冠,加上庭園內的仿漳州城外飛來峰的形勢,營造出美輪美奐的造景空間,皆是富貴人家才能擁有的景觀,因此又被稱為「樓仔內」。
台南吳園在日治時期被日人收購,在南側規畫出一塊讓公眾集會之用的場所,名為「台南公會館」(上圖),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落成啟用,為台灣最早創建的一座具公共集會功能之現代建築物,隨後於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易名為公會堂。二次大戰後,公會堂再度易名為中山堂,西元1955年改為台南社教館,成為當時台南市最重要的展演場地。隨著1984年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的啟用,社教館的功能也就逐漸被取代,並於1994年將社教館搬遷至中華西路現址,並更名為「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過去的「台南社教館」正式走入歷史。
從公會堂旁走進來,看似荒廢的民宅緊鄰整修過的民宅,形成強烈對比。
這老宅子上的水泥窗花,典雅優美,想像著投射的光影,肯定更美。
彎進來就是戶外圓形舞台的階梯,冬天坐在這裡曬太陽肯定很舒服。還有舞台前方的木造觀景樓,從冷氣房走到自然的草原旁,吳園擁有池水、亭間,那份清雅秀麗的江南風情,藏在地理市景裡,給人驚喜,於邊的公會堂是,如今這地方,也提供作為音樂廳使用,有次進去聆聽古琴演奏,那優雅的氛圍與禮堂的文明氣勢,我至今難忘。
吳園僅留面積並不大,隱身於四周高樓間,著實讓人驚喜。
跟隨小若快步登上觀景樓。
從觀景樓往下望,僅存的吳園一隅,盡收眼底。已有170多年歷史的吳園,僅餘「仿飛來」假山、水池、池畔閩南平房一排九間、捲棚歇山頂四角涼亭與六腳攢間涼亭各一座、石砌廊道和一畔庭園。雖大部分建築房舍外觀大異從前,但假山、水池和四角涼亭(作勵軒)尚維持一定型制,就整體而言,尚保有部份的傳統園林氛圍。
我們家腿「最短」的三位,也跟上了。
沿著觀景樓旁邊的路走,一座日式房屋出現,這是「柳屋」,約建於日治昭和九年,為台南市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食堂之一,之前內部規劃為旅遊諮詢中心和府城十大伴手禮展售中心。現在這二個中心都已經移到台南愛國婦人會館裡,目前這裡大門深鎖,期待之後的變身。
公會堂另一側的井,紅磚砌成,好美。跟小若分享我小時候打井水的事,她問:「就像小英的故事裡那樣嗎?」呵呵,差不多啦。
我不懂建築風格,公會堂建築感覺跟台灣文學館有點類似,這些窗戶實在漂亮。
二樓柱子下這個裝飾,不知道叫啥名字,帶點歐風,做工精細。
再繞回吳園,院前的這些石柱充滿歷史痕跡,如果有人可以導覽,知道更多典故就更棒了。
逛一圈後,信誓旦旦說要帶我妹他們去喝咖啡,沿著小巷走過來,寮國咖啡休息。
甘單咖啡也關門。弄到外甥女說:「大阿姨,你下次要打聽清楚啦。」
甘單咖啡旁是創建於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的「開隆宮」,主要供奉俗稱「七娘媽」的七仙女,相傳七仙女中的『織女』與人間的『牛郎』成為夫妻,因受到天庭處罰而分開,而他們所生下的兩個孩子,就是在其他六位仙女的庇護下長大,因此民間都認七娘媽為保佑孩童的神明。「開隆宮」最特殊的地方是『做16歲』的成年式禮儀,這項成年禮已有數百年歷史,相傳發源於"五條港"一帶,由於當時的民眾多半以港口打工的工作維生,而 『成人』工資的發放是以16歲為標準,因此每當家中小孩年滿16歲時,父母便會帶往廟中祭拜七娘媽,有感謝神明庇佑孩子長大、從此可領取成人工資的含意。 這項特殊的成年禮儀式,從當時一直沿襲至今,也成為府城一項極富特色的傳統習俗活動。相片是是旭峰號販售祭拜「七娘媽」的貢品。
這就是旭峰號,姐姐說感覺是神隱少女裡會出現的建築。地址在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79巷6號。
旭峰號旁有名的黃氏蝦仁肉圓,可是肚子裡還裝著羊肉湯,下次再來吃。
咖啡沒喝到,只好來買杯涼的,繼續往下個散步點前進。
公會堂。柳屋。吳園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
電話:06-2953408
我們即時的生活與心情都分享在臉書專頁,歡迎按讚加入~
歡迎加入粉絲團,追蹤最新訊息喔
- May 31 Thu 2012 21:39
【遊記】台南‧公會堂、吳園、柳屋逛一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